1860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欧洲社会剧变,技术分工让学科也迅速发展,包括人文学科。翻译理论发展较为滞后,但随着现代语言学在20世纪诞生,翻译理论逐渐从经验走向科学。西方翻译理论发展有两条路:
1)文艺学派:西塞罗到乔治·斯坦纳;
2)语言学、符号学派:奥古斯丁到雅各布逊。从语言学来看,结构主义语言学先驱索绪尔无疑是奠基人。其贡献为:1)提出语言和言语;2)语言有历时和共时的区分;
3)符号语言观;
4)语言符号的任意性。20世纪后期,受索绪尔影响,乔姆斯基提出生成转换语法,奈达在此基础上构筑了科学翻译理论。其后包括诸多学者都是在语言学基础上构筑翻译理论。结构主义语言学:分析语言的基本单位(如音素、词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生成转换语法:人类语言基于一个内在的普遍语法结构;语言vs言语:社会或群体的语言系统,包括词汇和语法规则;个体在特定情境下说出的具体话语。第一节 霍姆斯译学的基本构想引言20世纪中期的翻译研究重心:翻译属于语言学研究范畴,寻求词汇、语法、语义、句法上的对等。20世纪早期,霍姆斯提出了翻译学的三个分支。霍姆斯是美国人,后去荷兰,诗人,教授文学翻译及理论。
(一)翻译研究的命名与三分法
1. 1972年,霍姆斯宣读《翻译研究的名与实》,称为“翻译研究”;
2. 基于科勒,霍姆斯确定翻译研究范畴:
1)描述翻译学;
2)理论翻译学;
3)应用翻译学;
3. 1995,以色列翻译理论家图里在《描述翻译学及其他》,将霍姆斯的构想描述如下:Munday分类如下:(二)翻译学的基本构成内容1. 霍姆斯描述翻译学分为:
1)产品导向研究:译本中心,如特定时期、语言、对话模式中的翻译研究;
2)过程导向研究:译者如何翻译?
3)功能导向研究:何时何地翻译何种文本?为何?影响原因?
2. 理论研究又分为通用和局部理论研究,后者包括:
1)翻译手段:人工、机器、口译、笔译等;
2)翻译范围:两种或多种语言和文化间的翻译;
3)翻译等级:词、词组、句、篇章、语篇、级无限;
4)文本类型:文学、非文学;
5)不同时期的翻译:当代、过去;
6)特殊问题:隐喻、专有名词等。
3. 应用翻译研究包括:
1)翻译教学;外语习得、译者;
2)翻译辅助手段:工具书、软件;
3)翻译批评:文学、语言学;
4)翻译政策:译者和译本的角色和地位等。
三者关系:辩证、汲取和利用路线图未提及:翻译史、元理论。
霍姆斯的翻译研究还是在语言学范畴,但摆脱了传统研究的局限,为翻译的语言学研究描绘了蓝图。
2024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