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翻译专业面临的新一轮浪潮

发布时间:2025-5-23      阅读次数:36
本期转发雷中华博士的文章,希望引起网络、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拥抱技术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持理性,不要被技术牵着鼻子走,更不要盲目从众,失去理智 !!!! 翻译界面临的新一轮质疑与对策 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 雷中华博士
 
自2016年基于大数据和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的机器翻译工具取得重大进展以来,各种新闻报道、会议、自媒体中不断出现对外语和翻译价值的质疑和对学科前景的悲观看法,从而形成了第一波负面舆论。2022年11月30日,OpenAI发布了GPT-3.5模型驱动的ChatGPT。仅用了五天时间,ChatGPT 的注册用户就达到了 100 万,创造了互联网历史上的新纪录。两个月后,即 2023 年 1 月,ChatGPT 的月活跃用户数量达到了 1 亿。用户数量火箭式的增长表明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ChatGPT 的翻译功能进一步进化,引发了关于外语和翻译专业未来的第二波讨论。与前一波负面舆论相比,“外语和翻译专业无用论”、“人工智能将取代外语和翻译专业 ”等论调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上更加猖獗。
 
“同声传译被人工智能取代是迟早的事“、”AIGC时代学外语和翻译都没用“、”外语是坑爹专业“、”学好外语考公务员不容易“、”劝退翻译专业“、”人工智能比我进步快“、”翻译硕士没用,硕士学位有用 "等等。2025年1月20日,中国的DeepSeek公司推出了推理模型DeepSeek-R1,并同时开源了其模型权重。通过大规模强化学习技术,大幅提升推理能力,性能媲美顶级闭源产品,迅速引起全球关注。今年2月底3月初,正是两会召开的季节。2025年2月25日,深圳在2025年两会期间率先推出了某厂商的人工智能翻译大模。有媒体称,“这也是国内首款政府级AI大模型同声传译软件”。
 
随后,各大媒体发布了相关视频和文字新闻。在相关视频报道中,制造商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照片,照片中一名外国人正看着屏幕做笔记。制造商表示 “这是一位外国总领事馆的官员。她原本戴着耳机,但在看到人工智能同声传译屏幕后,她放下了耳机,开始在屏幕前做笔记。这说明人工智能同声传译的准确率非常高!” InnAIO采用DeepSeek-R1大模型,政策术语准确率达到98.3%。通过AI声纹识别系统,可以自动捕捉说话人的声音。结合系统级音源直接采集技术,消除了传统设备的传输延迟,实现0.5秒内自动触发翻译,翻译响应速度提升40%。
 
此外,该软件还打通了PC端专业会议平台与移动端功能,支持大屏高清直播、多语种频道一键切换,满足外宾团队协同办公需求。希望能够帮助深圳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摆脱语言障碍的城市。”此前,人们得出的一致结论是,机器翻译工具由于其速度和效率优势,可以替代人类从事部分垂直领域的笔译工作。然而口译,特别是同声传译,虽然有一些相关技术方案在手机、车辆和会议终端采用,但人们的普遍结论是,口译仍然是机器翻译目前尚且无法攻克的阵地。由于各级两会是我国每年最重大的政治活动之一,在地方两会如此重要的场合采用AI同传,人们自然认为AI同传得到官方认可。同时,厂家声称由于现场有其产品提供英文译文,国外嘉宾不再聆听人工译员译文,暗指AI同传在当时场景中已经替代人工译员。相关短视频新闻和文字报道出来后,很多人认为,人类同传这块最后的堡垒已被AI技术攻克。紧接着,在社交媒体中引爆了新一轮山呼海啸般的负面舆论。技术决定论(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AI神话( AI Deification)、替代论(Replacement Theory)、外语和翻译无用论(Obsolescence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ranslation)铺天盖地。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中,翻译AI崇拜者和跪拜者(Irrational Warshippers)、AI翻译技术跟风者(Tech Bandwagoners)、技术二道贩子 (Tech Middlemen/ speculators, knowledge brokers)、短视(Myopia)和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者、焦虑煽动者(Anxiety/panic Peddlers, Fearmongers)、FOMO(Fear of Missing Out)错失恐惧症患者层出不穷。社交媒体上,翻译专业在校学生普遍惊恐迷茫,哀鸿遍野。
 
二、现场AI英语译文果真如此神奇?
首先需要提请读者注意的是,深圳作为位于大湾区的一线城市和全国科技高地,在深圳市两会这个一年中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中,由地方行政首长代表政府向人民报告,阐明政府工作的理念、政策、实绩和未来工作计划,是一件严肃的重大政治活动。现场有外国使节来列席聆听,同时也是一个向外国友人讲明我国大政方针的重要国际交流活动,属于差错容忍度极低(high-stake)、政治高度敏感的场合。因此报告的英文翻译必须做到严谨准确,绝不能出现政治方向性问题。 我们以下面相关报道中的新闻图片为例,来看看AI到底水平如何。屏幕中显示的是在深圳市两会现场覃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英文译文。到目前为止,笔者尚无法从公开渠道获得深圳市2025政府工作报告官方版本。中文源语为屏幕英文译文的回译,以及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类似表述。让我们以分句为单位,对屏幕上的英文译文逐行展开分析:
 
(图片来源:广东省省委省政府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南方Plus客户端。推文标题:“无声翻译官”登场!深圳两会首次启用AI同传,实现“眼神秒译”。)
    第一行:people's livelihood are the greatest 英文不通。此句中文原文应该是民生为大,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类似提法。   第二行:中文是“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就是政府应该做好的大事”,英文译文key trivial things around the masses are the top prioritie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do well。英文trivial一词意涵是Of little value or importance,确指不重要的事,已有价值判断。只看译文,如何体现人民政府“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译文读者会误以为中国政府就是来大力气来做小事。此外在此“群众”的译文是the masses。 Mass一词在英文中指抽象的一群人,特定语境下暗指乌合之众。在此用the masses让译文读者感受到政府与人民的疏离感,严重背离政府工作报告原文的政治意涵。笔者查阅2024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英文译文,“群众”的官方译文是the people。
   第四行:我们言出必行,译文we must do what we say尚可,但是do what we do让人费解。难道想说,我做我的,别人别提意见?   第五行:so that poeple's livelihood can be heard。 英文搭配问题。   第六行:党的全面领导,“党”的英文规范表达是the Party。Party首字母大写,如果不大写,容易有歧义。
    只要具备翻译专业基本知识,稍微熟悉我国政治话语,具有基本合格的英文语言水平,读者不难得出结论:上面屏幕中的英文译文,句句有问题,质量根本不合格。尽管笔者无法得到现场AI译文全文,但事实恐怕绝不是厂商人士所称的“政策术语准确率98.3%”。
三、真实场景果真如厂商人士所说?
  
 
 下面我们再找相关新闻报道中的两个插图,来做一下基本的事实核查。(图片来源:同上)(图片来源:深圳特区报)新闻报道说,厂商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照片,画面中一位外国人正看着屏幕记笔记。魏博表示:“这位是一个外国总领事馆的官员,她本来是带着耳机的,但看到AI同声传译的屏幕之后,把耳机给放下了,开始对着屏幕记笔记,这说明AI同声传译的准确率很高!”是否果真如此?
   仔细分析上面两张图片,我们可以得出如下信息:1、现场有人工同声传译员。给外宾配备的耳机用途是聆听人工同声传译员的声音译文(为什么强调这一点,下文还会讨论)。2、明眼人都可以看到,现场第一排绝大多数外宾仍然佩戴着耳机。这个很容易理解。人类听觉输入和视觉输入在信息处理效率有差异。听觉输入更轻松,看文字输入很累,大部分人是喜欢戴耳机。如果在外交场合仅让外宾看字幕,并不符合外交礼仪。现场政府工作报告文字版已经提供,领导上去念还是通过声音传输方式发布,体现正式会议礼仪。3、厂商在视频新闻中还说,该软件可以模仿用户声音产生译文,容易让人误以为AI可以生成同传声音。然而图片说明,现场听众耳机听的并不是AI,而是现场人工译员的声音。事实是,厂家在现场给外宾提供的,只是面前屏幕上显示的英文译文。这一点也可以从广东省省委省政府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南方Plus客户端推文标题:“无声翻译官”一说得以佐证。4、笔者怀疑真实观看效果,现场屏幕并不大,目测屏幕与外宾眼睛距离至少有一到两米,看起来吃力。屏幕上字幕显示并不稳定连贯,随时在动态调整,人眼阅读速度很难跟上,长时间持续跟随屏幕容易疲劳四、AI翻译类产品能叫“同声传译”么?2024年5月22日,维也纳大学权威口译研究学者波契哈克在一篇名为《机器口译是‘口译’么?》
 
 有意思的是,十多年前,谷歌、微软已经可以实现多语言字幕显示,相同的功能,它们的产品呈现形式为多语言下拉菜单,顶多叫“翻译”,而不叫“口译”、“同传”。只有国内厂商动则把自己产品叫“某某同传”、“某某口译”。本文第二节分析显示,目前的真实情况是,尽管有AGI加持,做到高质量、可靠的“多语言字幕实时显示”,尚且困难。要做到下一步将译文文字高质量、可靠地同步处理成人声,通过耳机提供给听众使用,技术实现上还相当遥远。厂商人士所称的“希望能够帮助深圳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摆脱语言障碍的城市”,目前看来,仅仅是一个美好愿景而已。五、关于翻译的负面舆论中,个别科技公司毫无疑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常见营销套路是什么?在这次具有轰动效应的宣传中,厂商赚足了眼球,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2025年5月23日
 
 
 
  返回>>To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