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译文赏析

汽车工业发展翻译-中英

发布时间:2013-12-9      阅读次数:1150

汽车工业发展翻译-中英

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由于工业基础薄弱,1980年以前,中国国内汽车保有量仅仅169万辆[5],与中国庞大的人口总数相比,人均拥有汽车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少得可怜。而这169万辆汽车中,载货汽车占了148万辆,轿车不足20万辆。轿车在当时只是极少数人才能拥有的奢侈品。
中国第一辆自己生产的汽车是1956年7月在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下称“一汽”)总装配生产的“解放牌载货汽车”。1957年,一汽开始仿造国外的样车,自行试制成功了CA71型东风牌小轿车和CA72型红旗牌高级轿车。1958年以后,由于国家实行企业下放,各省市纷纷利用汽车配件厂和修理厂仿制和拼装汽车,到1960年,形成了多达16家的汽车制造厂。但这些汽车制造厂产能有限,技术薄弱,多是拼装和仿造。到1966年,全国汽车年产量不到6万辆,只相当于同时期标致-雪铁龙一个厂家产能的零头。到1976年,全国汽车生产厂家增加到53家,但每个厂平均产能不足1000辆。当时中国的汽车工业形成了“散、乱、差”的局面。
1981年以后,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汽车工业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1992年全国汽车年产量首次超过100万辆,1998年生产了162.8万辆。这期间,中国汽车工业出现了两个转变。一是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形成了“三大”、“三小”、“两微”的格局。一汽、二汽、上海被确立为中国轿车发展的三个大型基地,北京、天津、广州成为三个小型基地。柳州、长安成为两个微型车基地。14家较大的汽车生产企业在1998年生产的汽车占全国的91.2%[5]。二是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成立合资企业。到1998年底,汽车行业已经与20多个国家的企业建立的6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含零配件生产企业),外商投资的总规模达到210亿美元,初步形成了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神龙汽车等规模较大的合资公司。到2009年,中国的汽车年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2010年产量创记录地达到了18,264,700辆,超过了排名第二的日本和美国的产量之和。图2.1为1958年至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图。可以看出,汽车产业大体上分三个阶段:1990年之前为缓慢发展阶段,1990年至2001年为平稳发展阶段,2001年之后,则表现为快速发展阶段,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同时期世界汽车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图2.1  1958年至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图
2.3  中国汽车工业合资总体格局
从1984年北京汽车制造厂与吉普汽车合资成立北京吉普开始,中国汽车业合资已历经20多年。这20多年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重点的第一阶段;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为利用合资形式“以市场换技术”的第二阶段[6]。目前,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中,已经形成了德系、法系、日系、美系、韩系五大系列与中国自主品牌竞争中国市场的格局。主要合资企业分布见图2.2.

 
图2.2  中国合资汽车业分布图

武汉翻译公司

2013.12.9

  返回>>To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