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易》的性质问题 |
|
发布时间:2019-6-10 阅读次数:792 | |
关于《周易》的性质问题
今天的学术界一般将其定为占筮书,认为其书是古人迷信的产物。如李镜池《周易探源》说:“我认为《周易》原是一部古筮书,为供占筮参考而作。”朱伯崑《易学哲学史》说:“《周易》最初是占筮用的一部迷信的书。”“《周易》这部古老的典籍,其形成出于占筮的迷信,后来作为一种推测人事吉凶和命运的方术,在封建时代仍很流行,成为封建迷信的一部分,这种迷信,被称为占术,用通俗语说,即算卦或算命。”说《周易》起源于卜筮的主要依据有四﹕
1、易学界一般认为,《周易》成书于殷末周初,而据《周礼》的记载,《周易》在周朝时由周室史官中的“大卜”和“筮人”掌管。在当时,“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大卜”和“筮人”就是主持卜筮活动的官员,“吉”“凶”由他们根据卜筮结果判断。由此可见,《周易》从其成书之日起就是周王占筮的依据之一;
2、春秋末期,周王室衰微,《周易》被周史官作为礼物进献给其投靠的诸侯国王,于是,《周易》得以在普通贵族中流传。从《左传》、《国语》中收录的有关《周易》的记载看,《周易》在当时的主要功用就是作为占筮的依据;
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平定六国,统一中国后,为了强化王权,重建新的国家秩序,曾经采纳丞相李斯等人的意见,焚书坑儒,独尊法家,除《秦史》及医药、卜筮、种树书外的一切古典一律焚烧,违者斩首。《周易》作为儒家经典,本应首当其冲,但却幸免于难。班固在《汉书·儒林传》中说﹕“自鲁商瞿子授《易》孔子……及秦禁学,《易》为筮卜之书,独不禁,故传受者不绝也。”可见,《周易》在秦人眼中是一部用于占筮的技术书;
4、秦汉时起,《周易》由贵族的专用品流入民间,二千年来,民间盛行的占卜、算命、风水、方术大多以《周易》有关。
由以上四点可以看出,《周易》的流传从古到今,从王室到贵族再到民间,其使用均以占筮有关。由此得出《周易》一书曾经是古代迷信方术的主要依据的结论,是完全可以成立的。但由此得出《周易》一书的创作目的就是供占筮之用,或者说,《周易》一书的形成是占筮的结果,还是显得论据不足。因为,原因和结果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也不是绝对的,正如我们经常会好心办坏事一样。
如果说,《周易》一书的创作目的不是为了占筮,作者的创作目的又是什么呢?前人有另外的说法。孔子《易传·系辞》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这说的正是《周易》的功用。译成白话就是“《周易》中包含有伟人所遵循的四条原则:用以讲说道理的时候,遵循《周易》卦、爻辞的内容﹔用以指导自己行为的时候,遵循《周易》卦、爻变的道理﹔用以制造器物的时候,遵循《周易》卦、爻象所表示的形状﹔用以卜筮预测的时候,遵循所得到的结果。”依据此说,《易》有四项主要功能,即作为人的言论、行为、制造器物和占筮的依据。占筮只是其中的一项功用,而且是排名最后的一项功用。按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排名最后往往最不重要。它的不重要还表现在:《易》的这四项功用中的前三项分别以卦爻辞、卦爻变、卦爻象作为依据,唯有占筮的依据孔子说得很含糊:“以卜筮者尚其占。”什么是“占” ?《说文》:“占,视兆问也。”意思是说,当出现一个不同寻常的“兆头”时,比如有异常天象发生,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就请人占筮,预测一下可能出现的结果。古人是如何判断的呢?《左传》、《国语》中有二十多条有关《周易》的占例,被公认为是用《周易》占筮的最早方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我们就以《左传》中的占筮为例来看一下古人是如何以《周易》占断的?
|
|
返回>>Top | |